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马上来临,“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流传已久的传统,蜜枣粽、八宝粽、肉粽、蛋黄粽……品类繁多,也很是美味。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糯米的生糖指数高达87,属于高升糖指数食品,如果过量食用,将不利于糖友们控制血糖。所以,对于部分特殊人群来说,可千万不能只图过嘴瘾,而不考虑后果,而贪吃多吃粽子。
如果一份食物摆在我们面前,适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首先要关注热量值,也就是100g食物里含有多少千卡热量。举例来说,100g馒头的热量值在220千卡左右,牛奶只有65千卡。除此之外,内分泌医生更关注的是升糖指数(GI),也就是服用等量食物和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比值的百分比,升糖指数越高,说明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越快,吸收越完全,血糖的波动越大,举同样的例子,馒头的GI在85左右,而牛奶只有27.6,所以进食同等量的馒头要比牛奶升血糖高。再来说说粽子,尤其是五花肉粽和蛋黄粽,就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不适合糖友们大量进食。
那么,如何让糖友们在端午节也能吃点粽子呢?我来给大家支支招:
糯米吃多了确实容易导致高血糖,建议糖友尽量选择个头小的“迷你粽”(大约50克左右)食用,不要贪吃,一个就好。超市里出售的粽子一般在30-50g,我们自己包的一般在80-100g,并且要把粽子安排在早、午餐时间,吃了粽子就要相应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的摄入量。
市场上售卖的粽子琳琅满目,各种馅料应有尽有。其中,蜜枣粽、鲜肉粽这类高糖高脂粽子,糖友们一定要“敬而远之”,尽量选择五谷粽或蔬菜粽。自己动手制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要总体把握“三少一多”原则:少油、少盐、少糖、多纤维。做粽子的糯米一般有长粒糯米和圆粒糯米两种,圆粒糯米是经典的糯米,但它的生糖指数高达93,所以糖友们自制粽子时要选择长粒糯米,同时使用低生糖指数的燕麦、大麦、莲子、红小豆、绿豆、芸豆、紫薯、甘薯、山药、芋头等代替一部分糯米。馅料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糖友可食用的蘑菇、香菇、竹笋、花生、海带、木耳、银耳等健康食材,科有效降低粽子整体生糖指数。
先喝一杯豆浆或牛奶,再搭配一小碗绿叶蔬菜,然后再吃粽子,可以大大减少餐后血糖的波动。蔬菜优先选择凉拌或清蒸,比如凉拌菠菜、木耳或芹菜叶、蒸胡萝卜丝,都能很好地缓解粽子的油腻感。
吃完粽子后,可以适当进行低强度的运动,比如轻松的“饭后百步走”,或在家里打扫打扫卫生,同样也能减缓血糖的上升。
都说糖友饮食要适量,那“适量”的范围该怎么判断呢?提醒糖友们不要忘了勤测血糖,它能帮助大家及时了解自身血糖的控制情况,才能清楚地了解糖友到底是吃多了、还是吃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