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自然风光,简陋的医疗设施,一双双渴望救治的双眼……尽管从坦桑尼亚归来已经有六年的时间,但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主任马东兴却时时想起在坦桑尼亚塔宝拉省的生活。当地医疗环境恶劣,医生甚至要半夜在走廊里为病人实施手术;每次手术都冒着极大危险,一不小心可能感染艾滋病……回忆起这段充满着惊险的日子,马东兴说起来仍是滔滔不绝。
艾滋病毒肆虐
每次手术都提心吊胆
初到坦桑尼亚,这里的一切都让马东兴感到新鲜。一望无际的湛蓝天空,奇特的自然景观,都让初来的他感到惊喜。马东兴是2007年——2009年的援坦医生。当时做出援坦的决定时,他已经42岁,而儿子正处在重要的高中学习阶段。“去吧,我们支持你!”妻子冯继萍的话给了马东兴一颗定心丸。
当地的医疗环境如何恶劣,只有亲自经历了才有体会。频发的疟疾,成为威胁儿童生命的首要杀手。肆虐的艾滋病毒,也时刻威胁着医生的安全,尤其对于要经常实施外科手术的马东兴来说,这些更是需要时刻面临的风险。“当地艾滋病感染者较多,一旦我们医护人员有不适,只能通过记录寻找到患者,让患者做阴阳性检查,可以说每一次都是提心吊胆。”马东兴说。
不仅如此,医疗设备的匮乏也成为困扰援坦桑医生的难题。马东兴介绍,有时医药缺乏不能及时补充,这让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2008年凌晨,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被家长急匆匆地抱到急诊,他被动物咬断了整个喉管,生命垂危。”马东兴回忆,由于受制于当时的救治条件,他只能选择在医院的走廊里将孩子的喉部予以缝合,工作完天已经快亮了。
两位亲人去世
没能和见父亲最后一面
在援坦两年的时间,马东兴一次也没有回家,甚至儿子高考期间他也没能陪孩子。妻子冯继萍在唯一的探亲假中见到马东兴时,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瘦了很多,整个人非常疲惫!”25日15:30,冯继萍对记者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在坦桑尼亚两年,兢兢业业地服务当地的百姓,其间发生的两件事情让马东兴感到遗憾。在马东兴赴坦两个月时,他年逾九旬的爷爷查出患肺癌。作为老人最疼爱的孙子,在老人最后的时刻,没有陪伴他,这成为了马东兴毕生的遗憾。
祸不单行。在马东兴赴坦第三个月时,他的岳父忽然遭遇车祸,撒手人寰。“当时我在手术,妻子为了不影响我的情绪,直到手术完才告诉我,她一个人赶到外地,选择坚强地承担。”马东兴说。在手术结束后,着急的他只能选择通过网络与妻子沟通手术的方案,直到老人去世。“如果说我能顺利援坦,我的妻子给了我最大的支持!”
一周瘦10多斤
归国后查处感染13种疾病
在援坦两年的时间里,马东兴也被当地的疾病困扰,但他一直咬牙坚持。就在即将回国的时候,他忽然病倒,高烧不退,伴有呕吐等症状。归国后,他被查出疟疾等13种疾病,仅一周的时间马东兴瘦了十多斤。
在妻子的照料下,马东兴在此后两年的时间慢慢恢复。他对记者表示,回国后几年他时常也被疾病困扰,但想起了自己的选择,他说:“一点也不后悔”。
援坦的经历也给了他对学术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归来后他结合自己在当地的经历撰写了《特发性巨结肠的诊断与治疗》等论文,希望为当地的疾病防控带来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