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市唯一一家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二甲到三甲跨越的医院,在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始终没有忘记的是——担当大型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
“大慈善”模式、“高科技诠释新慈善”理念、2000余万元救助总额、10余万人次受益人群……简单数字背后见证的是爱心、是责任,更是担当。
一位贫困脑瘫儿的新生
“甜甜,再来一次。”“甜甜,好样的!”11月20日,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洪沟分院康复训练大厅,康复治疗师正在帮助贫困脑瘫儿甜甜做行走训练。从一开始的站不稳,到可以独立站立1秒钟、5秒钟……经过一年多系统的康复训练,5岁的甜甜现在已经能够扶着人行走。
女儿的每一点进步,都让甜甜妈妈欣喜万分。她感叹,“多亏残联和医院的资助,有了这1万元康复补助,才让甜甜得以来做康复训练!”甜甜出生不久被确诊为脑瘫,医生建议长期康复治疗。尽管家庭贫困,但父母还是为甜甜治病竭尽所能,四处奔波,2年多后,再也无法负担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陷入绝望。听说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脑瘫儿童救助,父母好似在绝望中看到了一线希望,马上给甜甜报了名。在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中心,甜甜获得了新生。
一个大慈善平台的搭建
甜甜只是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搭建平台、扶危助困的受益者之一。医院始终倡导集惠民、救助、创新、发展于一体综合的“大慈善”模式和“高科技诠释新慈善”理念,依托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残联、工会等组织,通过实施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残疾人康复训练、脑瘫儿童救助、工会爱心医院等救助项目,先后配套投入6000余万元,累计救助各类人群达10余万人次,救助总额达到了3000余万元。
在开展救助活动的基础上,医院今年又建立了助困救治服务平台,由专人负责社会政策资助工作,拓展了省内异地病人的定额资助,着力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让医学充满人的温度。
一种大爱心理念的彰显
“大慈善”模式和“高科技诠释新慈善”理念的彰显,在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部形成了群策群力做公益的良好态势和氛围,各科室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的优势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心公益活动。
心脏外科中心设立“心生基金”,用于贫困先心病患儿住院期间的生活补助。神志病科(心理科)发挥专业设备和人才优势,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队,通过网络、电话、现场授课等形式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医院承担全市造血干细胞采集任务,发动医务人员积极参与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被《中国红十字报》报道表扬;党员、团员到文昌湖参加淄博市绿丝带公益植树;作为省级文明单位,与张店区杏园街道商家村结成共建对子,捐赠助推乡村文明行动资金1万元,用于乡村文明行动环境形象设施的改善。医院团委结对帮扶博山区池上镇李家学校留守儿童,为孩子们送去温暖与关爱。
温暖的医者之爱,在这里静静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