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14日,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市八院)顺利接受了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对省中医药预防保健中心的验收评审。评审通过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将成为经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的省级中医药保健中心,将为市民提供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及治疗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中医养生保健需求,实现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目的。
这也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自去年顺利晋升三甲,先后被确定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加入山东省首个中医大型医疗集团——山东中医药大学集团后,再次在“中西医结合特色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新跨越。
一年一跨越,百年医院展新姿
晋升三甲、打造省级保健中心,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信心满满
中医药新时代来临,践行“治未病”理念为市民健康护航
抓机遇抢先机
探索中医药新出路
从2007年到2014年,对于中医学“治未病”理念来说,这是一个上升的七年。从无人关注到备受瞩目,一路走过,需要的不仅是对未来准确的把脉和展望,还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
200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专门指出,要加强对中医学“治未病”理念的思考和研究,进一步凸显其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价值。她强调,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在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对此,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也多次在各种正式会议上强调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和治未病等核心思想的价值,他表示国家将加强对中医药的投入和研究使其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寄望于中医药的发展对新世纪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这些都是从国家卫生系统最高领导层发出的对中医药事业的肯定,它们恰如其时地预言了一个中医药新时代的来临。
试水治未病
为未来“把脉”
从一所铁路部门改制到地方、一度陷入发展窘境的百年医院,到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评审,近年来,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市八院)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突破,逐步打造了中医规范、西医领先、中西医结合、标本兼职、完美诊疗的强势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围绕“治病为主,预防为先”的理念,探索走出一条特色化的道路。
2009年10月,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门诊成立,首推中医体检体质辨识,开展了中医体检项目,按照人的体质不同进行问卷量表检测,帮助体检者了解体质的寒、热、虚、实以及不同体质对疾病的易感倾向。为中医“未病”状态及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及个性化的“治未病”身心整合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虽然当时一切都刚起步,相对于其他门诊更像是一个“雏形”,但也从中“嗅”出了医院对未来推广治未病的重视和信心。
二次发力
聚焦传统中医学
在此基础上,医院于第二年再次发力,成立了女性工作室。从生理和心理上对女性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及诊治,通过中医体检及体质辨识和传统疗法如膏方、针刺及心理疏导等手法,将诊未病和治未病相结合,缓解女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同时,引进了全省首台热断层成像系统,无损伤、无干扰、非介入、实时、原位观测细胞代谢热,对早期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早期高血压的提示远以及对于心肌缺血的诊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受检者的TTM图像综合分析,有病早治、未病先防,提供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方案,实施起居调养、食疗、心理干预等指导,配合针灸、艾灸和中药养生等中医药传统治疗,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目的。以功能为主的医学影像体检技术,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为了更好在中医药服务保健工作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医院还于2010年7月成立了传统疗法诊室。运用传统中医学的方法进行健康干预,积极整合针灸、推拿、拔罐、敷贴、熏蒸、刮痧、理疗、穴位注射、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增强体质、改善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运用中药汤剂、制剂、膏方等药物进行全面调养,同时开设了饮食、运动、药膳等特色保健服务,迅速恢复平衡、调整生命状态,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着眼市民需要
创新挖潜做服务
2011年,为更好、更全面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医院申请建立治未病中心。期间,医院通过开展膏方节、下农村进社区开展中医查体义诊等形式,将三伏贴、中医膏方调养等“治未病”思想及中医药的治未病理念,普及到群众中,并定期为广大群众进行中医药科普讲座及四时养生指导。2012年4月,医院被确定为“淄博市中医治未病工程技术中心”,由淄博市科技局认定为淄博地区中医治未病工程的核心机构,具有唯一性。
之后,医院又开始着手申报山东省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以治未病门诊为主体,整合中医科全体,包括传统疗法诊室、女性工作室及热断层健康中心力量,以中医查体为先导,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并创新挖潜,扩大针灸、膏滋方、三伏贴、三九贴等中医药治疗项目。建立了9种体质健康调养方案和关于妇科、内科、骨科等疾病健康调养方案,引进先进检测设备,提高健康评估能力与疾病的预警能力,截止2013年底,已完成体质辨识千余例,体检人数约5000人次,健康调养门诊量2万余人次,熬膏千余方。
五年探索磨砺
打造省级保健中心
2013年6月,淄博市亚健康学会挂靠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以“中医药调治亚健康”为基础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应用应运而生。推动了中医、中药、针灸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医院继续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将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灸法与天气时令相结合、开穴与五运六气相结合、内病外治相结合。并组织工作人员建立高危人群健康档案,制定了完善的中医干预治疗方案,加强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进行中医预防保健及治疗。
经过五年的摸索发展,2014年,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市八院)顺利接受了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对省中医药预防保健中心的验收评审。将为市民提供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及治疗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中医养生保健需求,实现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目的。
坚持特色发展,肩承社会责任,三甲成医院发展新起点
心装百姓,打响“中西医结合110”品牌
2013年,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顺利通过三甲评审,从二甲到三甲,医院仅用了7年。沿着医院走过的发展轨迹看前方未走的道路,很难想象在这个充满奇迹的地方,在未来还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不过不管怎样,为淄博市民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救治更多的患者,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是医院永恒不变的主题。
坚守“特色之道”
打造省内一流医院
“特色发展”是引领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跨越式发展的最精髓元素。
据悉,医院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达到64种,成立中医专家工作室,彰显国粹精华。心外科开展高难度心脏手术达到市内最多,成为我市心脏手术的第一品牌。神志病科强上加强,在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的基础上,加强质量内涵建设,诊疗技术与国际接轨。
血管外科自主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填补了淄博市在脑中风防治技术上的空白,手术指标和安全性均达到国际标准。与卫生部脑中风防治协作组、中国武警总院建立的合作联盟稳步发展,淄博脑卒中患者的筛查与防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成立介入中心,骨科介入、肿瘤介入、血管介入全面开展,由介入技术辐射骨科、肿瘤、心脏等学科,带动多学科呈网状加速发展态势。
创新发展路径
合作实现共赢
从顺利通过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评审,到加入山东省首个中医大型医疗集团——山东中医药大学集团,再到全力争创“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甲之后,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成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为医院临床、科研、教学的循环上升创造了一个良好平台。而加入山东中医药大学医疗集团,则意味着医院可以依托山东省中医药院大学及其直属附属医院在全省中医药领域的龙头地位,深化机制,抱团发展,优势互补,不断放大合作效应。”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段明福告诉记者,医疗集团内部理事单位间可以通过医疗技术支持、管理指导、会诊、转诊绿色通道、医疗设备共享、院内制剂调剂使用、检验结果互认、教学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式,实现集团成员单位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肩承社会责任
救助群众10余万人
作为淄博大型公立医院之一,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始终不忘肩承社会责任。
医院始终倡导集惠民、救助、创新、发展于一体综合的“大慈善”模式和“高科技诠释新慈善”理念,依托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残联、工会等组织,通过实施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残疾人康复训练、脑瘫儿童救助、工会爱心医院等救助项目,先后配套投入6000余万元,累计救助各类人群达10余万人次,救助总额达到了2000余万元。
在开展救助活动的基础上,医院今年又建立了助困救治服务平台,由专人负责社会政策资助工作,拓展了省内异地病人的定额资助,着力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
除此之外,医院各科室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的优势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心公益活动。比如,心脏外科中心设立“心生基金”,用于贫困先心病患儿住院期间的生活补助。神志病科(心理科)发挥专业设备和人才优势,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队,通过网络、电话、现场授课等形式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等
打造中西医结合
的“110品牌”
从彰显医者大爱的慈善品牌到见证技术与实力的三甲品牌,近年来,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品牌之路。而荣膺三甲医院后,打造“中西医结合的110”品牌,成为铸就百年医院新辉煌又一强劲动力源。
“从建院历史上来看,明年是医院建院110周年,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全力打造‘中西医结合的110’品牌。”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段明福解释说,所谓“中西医结合的110”品牌,是希望医院的中西医结合品牌像深入人心的110救人于危难一样广为人知,让医院成为淄博百姓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保健、养生、看病的第一选择。
2014年来,医院持续提升三甲工作标准,不断加强标准化管理和科室内涵建设,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在完善专项治理长效机制上求突破,在狠抓工作落实上下功夫,为打造“中西医结合的110”品牌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千方百计引人才
多学科融合并举
2014年,医院尝试以人才工作突破点,探索建立培养自有人才与引智借智相结合的多元化立体人才培养模式,全力熔炼高素质、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队伍。
据了解,目前,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是淄博最早开展CEA手术,并且完成病例数最多的医院,手术指标和安全性均达到国际标准。这些成绩,源自医院通过国际视野培养人才、不求所有引智借智、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的发展战略。三甲之后,医院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专业人才58名,为加强医院的专科建设和后备人才队伍打好了基础。通过开展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竞聘工作、完善激励政策等措施,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在全院营造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不只如此,医院瞄准介入、肿瘤、中医、血透、康复等重点专科建设方向,千方百计引进实用型人才为我所用。10月17日,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介入科成功开展了肝癌介入治疗技术,随后又接连开展了多例综合介入治疗手术,以创伤小、效果好的介入治疗效果受到了病人的好评。淄博市超声诊断专业质控中心挂靠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式成立。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淄博市超声学会主任委员、超声医学专家段明福当选质控中心主任。真正实现了全市超声医学学术、科研、质控相互融合,打造了既有高度,又有深度和广度的团队。
搭建充满活力
的医学科研平台
充满活力的科研平台,是一所医院梯级人才发展的必要保障。
三甲之后,医院坚守“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独辟蹊径,积极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科研创新上的引领优势,搭建充满活力的科研平台。作为全市卫生系统唯一一家单位入选淄博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段明福劳模创新工作室”突破了“单兵作战”的局限,让“劳模”称号不再是“个人光环”,变成了医院的“创新孵化器”,一批精尖专业人才相继脱颖而出,在专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医院计划今年完成科研鉴定项目6个,申报市级项目4个,申报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2个,立项1个。审批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8项。
科研平台的创建、良好科研环境的创立,在医院营造出和谐进取的工作氛围,安心做研究、做学问、做临床工作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