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美丽的一幅画卷,是病人康复后喜悦的笑容。最感幸福的一格影像,是病人紧锁的愁眉舒展开的瞬间。”——这是名医彭建林的心声。从医数十年,彭建林这位医者,不单在竭尽全力地解除着病患者的病痛,更在用他的言行温暖着病患者的心田。医技卓越、医德高尚,名医彭建林用他温暖、阳光的医者风范,为病患者的康复增添着正能量。
骨科名医彭建林
——专访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骨科主任医师彭建林
善学善思 成就医术卓越
1978年,关联着许多人的命运拐点。因为高考的重新开启,许多人走进象牙塔,开始了在高等学府的求知之旅。就在高考大幕重启的那一年,彭建林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医学院,成为临床专业的一名新生。精心学医的5年求知,让彭建林在高校中的求学高效而坚实,这不仅打好了一个医生最初的基础,并使他以出色的成绩迎接了毕业。在走进医院,成为一个专业医者的时候,彭建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骨科。因为诸如脱臼等许多骨科的伤痛,需要骨科医生“一蹴而就”式地解除病痛。眼看着许多病人痛苦不堪地来求医,骨科医生对症下药,手到擒来地解除了病痛。这种立竿见影式的手到病除,深深地打动了彭建林。成为一个出色骨科医生的梦想,便悄然萌生于彭建林的心底。
学医时的梦想,在初为医者的时候顺利地实现了。1982年,在走进医院就业时,彭建林如愿地成为了一名骨科大夫。此后几十年的光阴,他便一门心思地在这个专业中耕耘着、钻研着,为病患者解除着病痛。几十年间,主治的病人已经不计其数,看过的病人虽多,但每一位病人都毫不例外地接受了他一丝不苟的诊治。查身体、问病史、判定病因、对症治疗……这一切细致的诊治过程,体现着彭建林的行医观念——“在治病过程中,我一直遵循三个原则,就是采集病史、认真诊察、做好辅助检查。”彭建林说,一名合格优秀的医生,不能只依赖于各种检查化验结果来判断病情。因此,每次接诊,彭建林都会先和病人进行认真的沟通,了解病人最担心的是什么问题,通过仔细认真的问诊,才能对病情了然于心。“如果病情复杂,还可以通过辅助检查来确定病情,而一些不必要的辅助检查能省的尽量省去,不能省则要把检查费用降到最低,并且告知病人做什么样的检查要注意什么事项,这样不但可以让病人少受罪少花冤枉钱,还能让病人从心里感受到医生是在全心全意的为病人服务,一切都是为了病人着想。”
因而每次诊病,彭建林总是细之又细,甚至不厌其烦。有人觉得这样诊病太费功夫、太麻烦。而彭建林却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的步调——“敷衍了病人,不但失去病人的信任,也失去了学习提高的机会。而认真对待病人,不但病人满意,自己的医术也会有所提高,这是双赢!”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之下,病患的痛苦在不断地解除,彭建林在骨科领域里的成果也日渐丰硕——率先开展带锁髓内钉新技术和复杂骨盆骨折及脊柱内固定术;创新数种微创术式;高速车针开窗术、高速磨削技术、骨盆粉碎骨折双侧一期手术内固定、带锁髓内钉技术、足离断伤再植等9项技术获国家专利;骨干穿孔保护器获国家发明专利……医技的高超,还源自他对自己的不断鞭策。每一天晚上,彭建林都要写下行医的业务笔记。把这一天的诊治过程忠实地记录下来,分析病人情况,研究解决方法。不单笔耕不辍、善学善思,彭建林还追求着一个一流团队对自己的提升。他对骨科的后起之秀们,毫无保留,把自己的经验技术和盘托出。如此甘为人梯,意在让年轻人在团队中快步成长。整体的提升,又督促他不断地去学习。源头活水不断涌入,才有了专业水准的不断提升。
视病人如亲人 诠释医德高尚
骨科病人,往往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疼痛难忍的同时,还伴随以行动不便、活动受限。病症如此往往导致病人心情焦躁,火药味浓。不少医生为此头疼,但彭建林行医数十年里,却没有遭遇这个问题,取而代之的是给病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温暖。“医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可能影响病人的前途。”正因为彭建林对这一点看得透彻,因此他阅读了大量心理书籍,更好地与病人沟通,注重对患者及其家人的心理疏导。因而每当彭建林诊病时,萦绕着病人的是一种尊重、关爱的人文精神,是一种真情的温暖氛围。
截瘫病人老张,长年卧床后来又感染褥疮,痛苦不堪。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接诊的正是医院的党委书记、骨科专家彭建林。彭建林在快速地确定了病根后,考虑到老张经济困难,给老张制定了最合适、最经济的治疗方案。温暖的就医经历,老张至今不忘——“彭大夫经常和我谈心,又从经济和物质方面帮助我、照顾我,鼓励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真的是非常感谢他。”在康复后,感激着彭建林的手到病除,老张写来了一份感谢信。感谢信洋洋洒洒,道出了老人对彭建林大夫以及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护人员的感激与推崇。老人在信中将彭建林的诊治比作了“医患沟通方式的一座爱的桥梁”。“患者来找我看病,就是对我最大的信任,我又怎么能让患者失望呢。”面对老张的感谢,彭建林如是说。“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要带着一颗慈爱的心去工作,我想这是作为医生首先应该做到的。”
家在张店的于大妈,同样是彭建林“视病人如亲人”行医观念的受益者。她在家打扫卫生时被桌子腿拌了一下,之后腿疼不止,于是找到彭建林就诊。一番望、闻、问、切,彭建林就找到了病症的根由,并开始了和老人细致的交谈。“您老这腿疼,是因为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您别担心,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病之一,好好治疗,注意保养。人上了年纪以后,骨头就变得脆了,不像年轻时候那样坚强了,所以用力的时候一定得小心,因为稍微一用力都可能会造成骨折。治好了以后,你还得留意手腕、脚腕这几个地方,因为这是老年人易骨折的部位。康复以后,您还得注意起居作息,睡眠一定要充分,饮食方面要营养搭配、有节;可以适当地进行运动,适当地散散步,看电视两个小时以后,可以在站起来伸伸脖子、挺胸收腹、踮脚尖,这个方法可以锻炼脊椎;天气好时多晒晒太阳,晒太阳可以补充钙的吸收,让骨头更加坚韧。”——温情的话语,让诊治的过程充满了贴心的温暖。
视病人如亲人的观念,不仅让寻医问诊的病患感到了温暖,更是让医院的医患关系趋于和谐。矿工老李因为一起事故小腿粉碎性骨折。在市里一家医院做手术后,老李的小腿长时间肿胀,这让他对手术大为质疑。慕名找到彭建林后,老李把心中的疑云和盘托出。“碰上这样的事情,如果医生不认真沟通,那么不但问题解决不了,还可能造成更多不必要的误解。”彭建林说。详细地询问了情况后,他耐心地告诉老李,这次手术做的是十分成功,因为粉碎性的骨折是高能量损失,血运破坏严重,恢复起来比较慢,所以术后才出现了小腿较长时间肿胀不适。病人的疑虑马上烟消云散,过激的情绪也趋于平和了。“如果医务人员都遵循良好规范的从业言行,那么患者和医生自身都能获益,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构建诚信和谐的医患关系”彭建林说。正是因为尽最大努力去为病人服务、用心去治病,医患纠纷也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
关注民生 彰显医者情怀
彭建林为人们所熟悉,是因为他妙手回春的医术,因为他心系病患的医德。医生的身份,也着实为彭建林最为珍视。而在医生之外,彭建林还是一位政协委员。当选几年来,彭建林忠诚地履行着委员的职责,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建言献策,参与提出的建议达数十项之多。这些提案、建议,不单涉猎医药卫生事业的本职工作,还关注民生领域的其他内容,促进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及时解决。他曾骑着自行车,在张店街头考察交通拥堵状况,提出了关于解决交通拥堵的建议;他曾利用休息日调查研究,提出了关于治理大气污染的建议……这些建议虽然涉及到不同的方方面面,但都能让人看到提案背后的医者仁心。正是这医者仁心的驱动,彭建林用他的卓越医技、高尚医德服务着社会大众;正是这医者仁心的驱动,才让人们的健康有了更为贴心的呵护。
淄博名医,主任医师,骨科专家,淄博市高层次人才,淄博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专家。现任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市八院)党委书记。淄博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市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委。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骨科专家、山东省工伤康复专家咨询委员会骨科专家、山东省青年医务工作者协会理事、国家发明获得者。淄博市医学会、市法医中心、市伤残鉴定骨科专家,全市优秀执业医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研究生,曾在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骨科受训(AOSpine international,M.D.)。较早开展了带锁髓内钉新技术和复杂骨盆骨折及脊柱内固定术并创新数种微创术式;在骨关节伤病及脊柱外科领域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