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20日讯(记者 樊伟宏) 最适宜冬病夏治的皮肤疾病主要有冻疮和皮肤痒痛等。据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市八院)传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文娟介绍,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损害,是冬天的常见病,其特点是“一年发病,年年复发”,经常造成皮肤局限性损害和自觉痒痛不适,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
“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很难快速治愈,只有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为了避免冻疮复发,中医提倡在夏天治疗。”胡文娟说。
据了解,冻疮的治疗应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用药时须注意补气、补血、养血、活血。服用温经通络的药,如黄芪、党参、桂枝、生姜等。外用药可用新鲜中草药炮制而成的酊剂外搽。其具体方法是将药物直接涂擦于以往患冻疮的部位,揉搓至局部发热,中午及晚睡前各1次,连续用药1周。中午擦药时,需晒太阳3—5分钟,擦药以后尽量不接触水,使药物能保持较长时间。
“冻疮局部治疗法更多,有针灸、温灸、电棒和照红外线等。”胡文娟介绍说,针灸主要施针在容易长冻疮的部位;温灸的主要穴位有足三里穴、关元穴等。
□专家提醒 贴敷部位莫沾水
敷贴的部位不要沾水,以免影响敷贴的效果;敷贴的部位不要着力,以免移动,影响穴位的准确性;过敏性体质者,若敷贴部位出现红肿痒疼等不适,可提前揭去药膏,一般不需处理,可自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