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淄博市第八医院的孟医生给特教老师检查嗓子。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 |
本报11月12日讯(记者 姜斌 樊伟宏 孙慧瑶) 12日下午,由本报和淄博市第八医院联合举办的“关爱好园丁·留驻好师音”爱心公益行动第四站,来到张店区特殊教育学校,给特殊教育学校的35名老师免费检查了咽喉。根据特教老师的具体情况,淄博市第八医院的医生和特教的老师们就老师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12日下午,记者和市第八人民医院的4名医护人员驱车来到张店区特殊教育学校。“咱们‘留驻好师音’前三期的活动我们一直在关注,觉得这个活动办得很好,没想到第四站就到了我们学校,咱学校的老师们知道后都特别高兴。”学校郑红校长见到我们后说。 活动开始后,第八医院的孟医生首先对秋冬季节咽喉部容易出现的疾病做了介绍,并专门针对老师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何用嗓、护嗓提出了一些好的方法和建议。孟医生介绍,很多教师都觉得咽喉疾病是职业病,都很不在意,但如果长期用嗓过度,很容易引起恶性病变,所以老师平时更应爱桑护嗓,多饮水,少吃辛辣食品,感觉咽喉不适应及时就医等。随后,学校35名老师接受了医生的检查。 “特教老师们的咽喉疾病其实更应该得到重视。”郑校长说:“我们特教里的孩子很多都是伴随着智力障碍或者交流障碍,学校老师比普通学校的老师用嗓量得多3倍左右。正常学校里的孩子们有做作业的时间,平时上课老师用眼神,用一些肢体动作,学生就能领会明白,而我们这全靠说话,全靠声音,特别是有些孩子不会发音,我们得教会孩子发音。在教聋童说话的时候,每个字得重复几十遍上百遍,用嗓比平常的老师多很多。”据郑校长介绍,再一个就是因为孩子不理解,老师在说话、做动作的时候,力度都会大很多,夸张很多。特教学校的老师们,在用嗓的频率和力度方面比平常人要多很多。” 活动中,学校赵老师说:“咽炎是很多老师的职业病,老师们也都觉得是职业病,都很不在意,顶多难受的厉害了,喝点胖大海之类的,没有主动去求医的想法。今天,你们送医上门,通过医生的讲解,很多平时我们不注意的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也了解了很多日常保护嗓子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