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无小事”,任何一个小问题的发生,都有可能导致大的事故。尤其是在野外遇到突发性的病人或伤者,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然后想办法尽快送到医院。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曲维英表示,在野外急救的原则是:遇到事故时沉着大胆,细心负责,果断实施急救方法。
观察状况判断处理方法
曲维英介绍,发生事故时,在做具体急救处理前,要先观察患者全身,并掌握周围状况。判断伤病原因、疼痛部位、程度如何,或将耳朵靠近听听呼吸声。尤其要注意脸、嘴皮、皮肤的颜色或确认有无外伤、出血、意识状况和呼吸情形,仔细观察骨折、创伤、呕吐的情况。
随后,更要选择具体的处理方法。“尤其对呼吸停止、昏迷、大量出血、服毒的情况,不管有无意识,发现后均应迅速作紧急处理,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曲维英说,在观察症状的变化中,遇症状恶化的需按急救法施以应急处理。
移动时最好侧卧或俯卧
曲维英表示,在做急救处理时,一定要以患者最舒适的方式移动身体。若患者意识昏迷,需注意确保呼吸道畅通,谨防呕吐物引起的窒息死亡。为确保呼吸畅通需让患者平躺。若有撞击到头部的也要水平躺下,若脸色发青需抬高脚部,而脸色发红者需稍抬高头部,有呕吐感者,需让其侧卧或俯卧为宜。
人工呼吸
若患者无自主呼吸,抢救者应立即对患者实施人工呼吸——口对口(鼻)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钟。
检查脉搏,判断心跳
抢救伤者的时候,还要试试颈动脉或肱动脉,观察是否有搏动5-10秒钟,判断患者有无心脏跳动。检查时应轻柔触摸,不可用力压迫。为判断准确,可先后触摸双侧颈动脉,但禁止两侧同时触摸,以防阻断脑部血液供应。“若没有脉搏搏动,可实施胸外心脏挤压术,挤压15次,挤压速度为每分钟100次以上,120次左右为宜。”曲维英说。
挤压气与吹气之比为15:2反复进行。连续做五遍或进行1分钟后,再判断,检查脉膊、呼吸恢复情况和瞳孔有无变化。
紧急止血
如果是严重的外伤,还应检查患者有无严重出血的伤口,若有,应当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避免因大出血引起休克而致死亡。
另外,在现场救治中,要注意保护脊柱,并在医疗监护下进行搬动转运。避免脊髓受伤或受伤脊柱进一步加重,造成截瘫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