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支架,通过股动脉的漫长“通道”直达颅内,将狭窄的血管管腔撑起,达到改善脑供血、解除脑中风的目的。这是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人类防治脑卒中迈出的一大步”的脑血管支架成形术。
近日,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一例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填补了医院该项技术的空白,更标志着市八院的介入治疗技术步入了改技术领域的领先行列。
47岁的于先生, 自2个月前开始经常出现一过性头晕、视力下降、右侧肢体麻木等“脑中风”症状。虽经多次住院输液治疗,但仍无好转,而且发作更加频繁。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市八院,通过磁共振脑血管成像显示,于先生颅内动脉多处严重狭窄。如若再不及时治疗就会发生脑梗塞。一旦梗塞后果非常严重,不但会出现四肢瘫痪,甚至会危及生命。经过市八院神经内科孙志国主任、宋新德主任等专家的认真分析后,决定为于先生实施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从根本上改变病人的预后,避免瘫痪及死亡的发生。
为了保证手术成功,医院高度重视,举行全院相关科室术前病历讨论,准备多套手术并发症准备预案,并征求国内知名相关专家治疗意见。2011年6月15日,专家在于先生的颅内左椎动脉、基底动脉植入2枚支架,术后病人病情平稳,症状明显改善,目前正在康复中,以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了。
市八院神经内科宋新德主任介绍,脑血管病是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是致残的主要原因。成年人群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为150~200人/10万,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左右。我国人口中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超过100万,脑血管病不仅危害患者本人,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缺血性脑中风的直接原因是脑血管狭窄或阻塞,颅内外血管狭窄既可直接造成脑缺血,又可继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
宋新德主任说,在脑血管狭窄治疗上有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及介入治疗。狭窄率超过70%的严重脑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疗效欠佳;外科手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颅内外血管架桥术存在有许多缺陷,如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再狭窄率高,禁忌症严格等。颅内外脑血管狭窄的支架植入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微小、适应症宽、再狭窄率低的优势。该技术不仅能够通过对狭窄的直接扩张治疗使脑血流增加,脑缺血改善,而且能够预防或降低缺血性中风的再次发生。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疗效可靠,手术最安全,创伤最小。
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是卫生部脑中风防治工程的定点医院,该科在脑中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开展了脑动脉彩超、脑血管造影等筛查脑中风高危病人,通过药物治疗及剥脱手术、康复等系统规范防治脑中风。2008年,曾成功开展了山东省首例颈动脉内膜剥脱及血管成型手术,让一82岁瘫痪老人重新站起来,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此次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市八院在脑中风防治方面已形成了全方位筛查、诊断及健康教育、系统规范药物治疗、抢救、颈动脉剥脱手术及支架成形术、系统康复全程的现代规范脑中风防控体系。